网站首页 图文影视佳作欣赏 列表
行意禅:少林禅武医的实践(一)---陈瑞燕
编辑时间:2017-10-18 15:19 作者:admin 浏览量:0

陈瑞燕

 

摘自《少林禅武医精要》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行意禅”这名词,初次接触时感到十分陌生。很多参禅学佛多年的人仕或許也未曾听说此修行方法。  行意禅即少林禅武医的实践 --少林禅武医是修行的原理, 行意禪是修持的方法,不可分割。达摩祖师在少林寺创立禅宗,传授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修行方法。所以,历代少林高僧,鲜有能言善笔的禅师。相反,有不少修为、武功及医术皆高超的和尚,在世时做出很多普渡众生、令人敬佩的事。例如,明代小山禅师遣少林僧兵抗倭,屡见战绩;明代正道禅师带领弟子历经多年在嵩山少林寺对面的王子沟种下千万柏树,使不毛之地变为柏林等,这些都是行意禅的实践。

 

 

     “行”者是“行动”及“行气”,“意”者是“心法”。行意禅的修行者,从师尊学习心法后,便修练自身的气机。从练气、养气、行气中渐渐达到明心见性,做到”菩提只向心觅”。诚心自渡后,便以行动去渡他人。行意禅的修行者常怀慈悲济世的心,做出种种利他人的事,例如用自己高超的武功保家卫国,或用自己修成的高深内功为人治病,又或建院助人修行等等,都是行意禅的实践。清末至现在的几位禅武医传人,都是以行意禅修行。参悟他们的成就,是后人学习行意禅的重要启示。

 

 

为存绝学 忘我无我

 

     少林禅武医的近代史曲折又艰苦,但也是鼓舞和振奋人心的。虽然吴古轮、吴山林、张庆贺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故事,每件都是一个禅门公案,足够使人参悟一生。吴古轮为保存少林绝学避开清朝廷迫害,遵师命还俗。试想想,一位五岁便出家的人,过了四十多年的僧人生活,然后还俗所遇到的困难!但古轮公为了保存少林绝学,忘记自己的得失,这正是行意禅修行的忘我境界!他虽身离开少林寺,心却从未离开自幼生活的家,叮嘱儿子要把少林绝学还给少林寺。从此可知,古轮公是一位不忘本,饮水思源,品德高尚的人。

 

     行性法师为了达成师祖的心愿,到少林寺出家。后因环境因素而还俗,过着艰苦清贫的隐居生活,平常以务农为生,也为乡里治病。他一生为传承禅武医,也忘却自己的得失,随缘生活,时到出家便出家,应还俗时便还俗,充分体现他的不执着,随缘及自在!德建师父为了完成四代人的心愿,在少林寺出家,最终使少林失而复得少林绝学,也是无我的表现。

 

     行性及德建师父医术高明,求医者来自世界各地。师父曾对我说,有一次一位欧洲人士请他治病,每次都给他三百欧元。他们本来可以借着高超的医术获得大量的金钱,享受奢华的生活,但他们却坚守少林行意禅,淡泊名利,以慈悲之心济世,过着艰苦的生活。师父每天只吃馒头,青菜,豆腐,穿的是粗布僧衣,住的只是一个窑洞。现代社会发展,名成利就是社会成功的指标,所以现代人难以理解师爷及师父的所作所为,怀疑两人是否有“自虐狂”!但当我每次看到师父如小孩般纯真的笑容,打拳时自然自在的神颜,不期然想起了《庄子》的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现代人生活紧张,为名利的缘故身心疲倦,终日愁眉苦脸,早失去了自然自在的自性,及与大自然融合的纯真。修行意禅使人达到自然自在的境界,在禅修中,这就是菩提智慧,人的本性。少林禅武医在一般人的眼中是苦、是难;在智者眼中是甘、是甜。这也正是行意禅的真义。

 

为传绝学 打破传统

 

     历史上少林禅武医学是少林寺内的秘传,不向外人传授。德建师父身为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第十八代的传人,决定打破传统,不再保守,向社会有缘人士讲授少林禅武医学。师父曾对我说:“以前功夫用来打斗,因为上乘的功夫杀伤力大,所以若让不良之徒学到上乘功夫,便会伤及无辜,所以以前少林寺传授功夫是慎之又慎。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打仗不再用兵器及拳脚,而是用火枪飞弹。功夫用以搏斗护法的功用渐渐消失了,所以也不需要太执着。”师父又再说:“现在我们讲授的少林禅武,主要是修成一身高超的武功,以养生为主,保存但不张扬技击,因为现代人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所以很多人都有身体或心理的疾病,少林的禅武医学是可以帮助他们的,所以我们要打破一代传一人的传统,向有缘人教授此文化、修行方法。”

 

     德建师父另外一个突破,便是主张中国传统文化要和现代的医学及科学结合。他曾对我说:“少林禅武医是传统中国文化,历代高僧以自身修练的经验及感悟留下的上乘修行法。但对有些人来说是玄妙及深奥的。如果可以用现代的医学及科学解释及补充传统智慧,便可使更多人明白少林精髓。”为了此事,他不辞劳苦多次往来香港,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的脑科学研究,并与教授专家们探讨少林禅武医学。

 

     少林寺是禅宗祖庭, 一向少林禅武医都是佛教徒修行的方法。师父希望这方法不局限于佛教,所以,将少林禅武医学定位为文化教育的发展而淡化宗教的色彩。他认为佛教本是教育,教化人心,使人离苦得乐。它不是迷信,也非拜神免灾。佛教是正信的教义,是在平常生活中,甚至在困难时持之以恒地发展个人的品德,修养自己的心性,非佛教徒也可以受益于少林禅武医文化。为了启动此项目标,师父嘱咐我整理他对我的开示,以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应用少林禅武医学。结果于二○○八年二月,《德建身心疗法》一书面世,在香港十分受欢迎,至今已是第四版了。

 

     三皇寨禅院的扩建是师父另外一个创新的计划。“学功夫很艰难啊!我以前住在一个三呎的小屋,进去了却站不起来。我要屈膝练功,我的功夫就是这样练出来的。”他说时眼内有无限的感慨。“我希望你们可以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下学习少林文化,不要再像我以前那么苦了!”三皇寨禅院位于少室山之巅,是师父费尽心血,历十多载所修建的。他把居士给他的供养及他治愈病患者的捐赠全部用于建设三皇寨禅院,直至现在工程已用了近一千万元。有人曾笑问师父:“你有几百万,可以买别墅去享福了!还需这么艰苦,在嵩山景区建一个禅院,又不是你的,你真是个傻瓜!”师父以慈悲无私的心,将所有的收入都用于为有志学习少林禅武医的人预备一个适合的环境,他自己却过着清淡的生活,一般人是不容易明白的,这正是行意禅的实践!